
牛角塘饭铺
岳塘融媒11月7日讯(记者 朱维)“在湘潭城区,像我们牛角塘饭铺这样一字排开五个柴火灶的厨房,应该找不到第二家了!”近日,记者走进岳塘区板塘街道茶园路的牛角塘饭铺,听创始人陈林讲述五口柴火灶背后的故事——这里藏着他对儿时外婆家味道的执念,也装着无数湘潭食客对“家味”的念想。
走进饭铺的大门,民国风的复古气息扑面而来:木质框架的门窗、墙面上挂着的老物件与老湘潭海报、印着复古花纹的桌布,每一处细节都透着亲切感。“这是我们自家的老房子,改成民国风就是想让大家进门就有回忆感。”陈林笑着说,这份“回忆感”的源头,是他从小到大忘不掉的味道,“小时候在外婆家吃的柴火菜、燎米饭,还有烤得香喷喷的红薯,让我回味无穷,也让我萌生了开一家柴火饭店的想法,这一开,就是八年。”

陈林用柴火灶烹饪菜品
八年时光里,饭铺最显眼的“招牌”始终是门口那五口并排的柴火灶。“很多人问我,为啥偏要用柴火灶?因为柴火灶不用颠锅也不能颠锅,火候稳又匀,炒出来的菜自带一股子锅气和烟火气,就是外婆在灶房里炒出来的那个味。”陈林指着灶上咕嘟冒泡的锅说,饭铺里除了凉菜,每一道热菜都是在柴火灶上慢焖细炒,“我们所有菜品都是现点现杀,新鲜是看得见的,就是上菜会慢一点,所以老顾客都会提前预订,就为等这口新鲜热乎的‘家味’。”

柴火热烟熏制的腊味
为了这份“新鲜”,陈林在饭铺后山养了羊,还种了一菜园的新鲜蔬菜;灶台上挂着的腊味,也是借着柴火的热烟慢慢熏制,油润的琥珀色里满是湘潭乡土的焦香。“开店这么多年,我就一个理念:食材要新鲜,厨房要整洁,厨师要用心,不用复杂调料,不搞花里胡哨,就做大家吃得放心的柴火饭菜。”陈林的这份坚持,成了老顾客反复光顾的理由。“顾客对我们最大的肯定,就是说‘出品很稳定,每一次来都是那个味道’!”而这份“稳定”,离不开饭铺的大师傅们,“从开业到现在,掌勺的师傅就没换过,跟着我干了八年,口味早就刻在手里了。”

主题彩绘网红打卡墙
在市、区商务部门及板塘街道的大力支持下,牛角塘饭铺与同区域的小日子土菜馆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市“吃在湘潭特色苍蝇馆”。板塘街道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动员、走访对接辖区门店,积极发动商户报名;还联合住建部门对饭铺周边实施微改造,融入门店美食文化与城市记忆元素,绘制150平方米主题彩绘,打造3处网红打卡墙,让用餐环境更具氛围感;同时联动交警、城管规范周边停车秩序,切实解决消费者“停车难”的顾虑,这份全方位的支持,也让饭铺的地道“家味”更好地成为“吃在湘潭 有味岳塘”的鲜活注脚。

招牌菜柴火烤鸡
说起饭铺的招牌菜,陈林如数家珍:柴火烤鸡要在柴火灶边慢烤40分钟,烤出的油水汇成透鲜的原汤,撕开时皮酥肉嫩,蘸上特调酱汁“韵足了味”;百合牛肉用新鲜牛肉配脆嫩百合,柴火快炒后肉嫩不柴,是客人进店的必吃款;生腌河虾选的是现捞小河虾,料汁浸透虾肉,鲜辣开胃一口一个停不下来。更让食客惊喜的是,跟着“湘超”吃正宗湘潭菜,来牛角塘饭铺凭“湘超”门票,就能免费吃到招牌柴火烤鸡。

顾客在店内用餐
“在这里,朋友聚餐、家人围坐,就像在自家院子吃饭一样自在。” 陈林望着饭铺里热闹的场景说。如果你也怀念小时候围在奶奶灶台边,闻着柴火香等饭熟的日子,不妨来茶园路的牛角塘饭铺坐一坐,这里没有华丽的装修,只有五口柴火灶的温度、现点现杀的新鲜食材,以及八年不变的稳定口味,保证让你“不踩雷”,吃得暖心又暖胃。
责编:陶妞
来源:岳塘新闻网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“面包妈妈”黄文韬:身残志坚勇闯创业路 用双手揉出生活的甜
老细屋里&崔老板蟹钳:强特色、优服务、树标杆,推动“吃在湘潭”品牌火起来
书香岳塘:畅游书籍的海洋——小谷吖循环书仓
禁烧秸秆护生态 巧用废料变资源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昭山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法华山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山市晴岚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昭潭
下载APP
分享到